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四季保健 > 冬季 > 进补
编号:11406301
未必科学的“冬令进补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1月1日 《养生月刊》 2007年第1期
     “冬令进补”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习俗,据说尤以冬至节前后的日子为最佳,已形成一股“热”。每到冬天,中药店都像在过喜庆佳节,拉出横幅标语,请来“坐堂医生”,提醒顾客不可错过了进补良机。也许由于广告效应,不少人果真以为自己得了“虚证”,不是“血气不足”,就是“肾亏”,因而对年复一年地“冬令进补”,趋之若鹜。在医药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,重新探讨“冬令进补”的科学性是颇为有趣的。

    漫话“补”

    说起“补”,无须商业广告指引,人们无师自通地会想到人参、鹿茸、阿胶、燕窝及各种补膏、补酒……

    “虚者补之”——《黄帝内经》开宗明义地说得很明白。不过,“补”本身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,中医学常用的8种治疗方法(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补、消)里就有“补”法,对经常感冒、拉肚子、内脏功能减退的人,只要是虚证,均可进补,但必须根据阴阳、虚实、脏腑所属不同而进行辨证施补,不能随意吃补益药。此外,还有“虚不受补”及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补,以免“养痈贻患”等多种讲究。

    过去,“进补”似乎与帝王和生活优裕的富贵人家关系最为密切。人们一向认为进补能够益身健体,延年增寿。那么,大富大贵的人其体质和寿命是否超过凡夫俗子呢?由于人文学的资料贫乏,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。不过,如认真查一下历史,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规律:辛辛苦苦打天下的“马上皇帝”的寿命往往较长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023 字符